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切换到宽版
快捷导航
加入我们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评论网

查看: 1415|回复: 0

石军:哲学:整体把握与分拆细究兼评仇德辉《统一价值...

[复制链接]

2463

主题

2549

帖子

1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12851
发表于 2018-11-3 15:42:3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 本人非价值理论研究者,仅从哲学角度谈点分科太细带来的问题。

    由于信息受量及对信息之析判因人而异,人对世界的认识无不以自我为中心。这些认识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类。宏观看大局,看脉络,看内在联系;微观看细节,看质地,常深刻而缜密。二者各有其用,但二者之主次、利弊、权重、适用性等一直存在争议。我们且以生命为例加以探讨。笔者认为,虽然“巨细”各有其用,但因生命之第一要务是求存,常须迅速决策,多无时间机会摆弄细节,所以就生存来说,对宏观情势的把握比对微观细节的探究还是来得重要(更“宜生”)。这种“巨细共存,巨大于细”的生存认知哲学,贯穿着这个星球的生物史,包括人类。随着人类意识的发展,这种哲学又深刻地影响了和影响着人类其他思想意识活动。比如在学术研究方面,就派生出“基础科学”与“应用科学”之分,“道”与“术”之分。

    《系统论》《控制论》等著作的出现可以说从侧面印证了笔者“巨细共存,巨大于细”的认知理念,这种哲学在今天也逐渐引起更多人的注意,而此前人类对此却走过相当长的弯路。自1500年前亚里士多德的“分科之学”(科学)至今,当年的博物学已演变为今天成百上千种不同的自然科学学科,大学拆分为“文科”“理科”,西医也从当年希波克拉底时的“一人治百病”演变为今天数百个专科。今天在世界上任何大城市,去医院挂号已出现病人难以应对的局面。2018年8月在京召开的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,其议程显示,连哲学专题分组也已过百。这就是今天“细大于巨”的现状。

    如此细化(分化)虽增加了研究深度,也带来几个不良后果。由于割裂了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,包括那些表达主次、因果或顺序的重要连带关系,可能导致研究错向,结论片面,评价失衡。研究考察范围如长期太过狭窄,有时反而容易迷失整体,产出“精致而严密的失败”。因此,人类对世界的学习和认识方法急需回归,向“巨细共存,巨大于细”的生存认知哲学靠拢。

    世上没有独立存在的事物,从来是相互关联,相互依存,相互影响的,很多时候甚至是互为条件、互为因果的。拿人体来说,各脏器,各功能系统,各感应修复机制都是人生命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,任一局部状态都是其他局部组成的整体运行的结果,任一局部的变化同样会引起其他局部的变化。如果人体不具备这种整体协调、应激和自我修复能力,没有谁能在充满变化的环境中存活下去。比起西医来说,中医之所以能维持其有效性数千年,虽经历了短暂的西化冲击现又在世界范围内重放光芒,就是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“全科”(不分科),把人体当作一个系统,透过表象寻找病根,通过因果关系调整各部件的平衡,使“系统”修复并回归正常,人随之便恢复健康。

    人体如此,经济、政治、教育、学术研究……无不如此。就价值理论的研究来说,仇德辉先生的《统一价值论》一书指出了近代研究碎片化的程度和趋势,造成人们利用这些研究结果时产生的种种困难、低效和混乱。这是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缩影,但已足够让我们警醒,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检讨我们的研究方法——“深入研究/专精分析”与“整体把握/关注终极”的两种研究方法的权重问题。什么是终极——即你研究结果的适用性和有效期(“宜生度”);什么是合适的权重——能使你的研究结果适用性更广,有效期更长(更“宜生”)的那种权重。

    小结:通常情况下,整体把握应大于深入研究,关注终极因大于专精分析。具体来说,就是从终极目标出发,制定研究方法和路径,考察中时时回头检视有无“只见树木,失去森林”的苗头,记住把握整体,使研究始终服务于终极目的。

    哲学的首要任务是整体把握,因为说到底,一切研究必服务于实际功用,最终服务于人类更好的生存。仇德辉先生倾30年之力推导出来的统一价值论,将学界过去无数价值研究的碎片串在一起,让它们在新的系统里有机地共生,有了新的地位,互相之间有了关联,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,这是一种有效和成功的尝试。仇先生自认这建起了社会科学通向自然科学的桥梁,说的是实情(且反过来说也成立)。笔者认为还歪打正着,间接带出一个副产品——促进并示范了怎样使哲学研究回归——从“不断碎片化”向“巨细共存,巨大于细”的正确方向回归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ahome_bigavatar:guest
ahome_bigavatar:welcomelogin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我们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评论网 ( 浙ICP备2014019847号 )

GMT+8, 2024-3-29 19:36 , Processed in 0.603125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法律声明:本站所有新闻评论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或镜像,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 X3.4 & 评论网

© 2006-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