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换到宽版
快捷导航
加入我们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评论网

查看: 1438|回复: 0

姚尧:举世皆昏庸,无人学管仲

[复制链接]

2463

主题

2549

帖子

1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12851
发表于 2019-12-8 22:16:2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《管子·权修》

  【原文】万乘之国,兵不可以无主;土地博大,野不可以无吏;百姓殷众,官不可以无长;操民之命,朝不可以无政。

  【白话】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,军队不可以没有主帅;土地广博,田野不可以没有官吏;人口众多,官府不可以没有首长;掌控人民的命运,朝廷不可以没有政教。

  【原文】地博而国贫者,野不辟也;民众而兵弱者,民无取也。故末产不禁则野不辟,赏罚不信则民无取。野不辟,民无取,外不可以应敌,内不可以固守,故曰:有万乘之号,而无千乘之用,而求权之无轻,不可得也。

  【白话】土地广博而国家贫穷,那是因为土地没有开垦;人口众多而兵力薄弱,那是因为人民缺乏督促。因此,不禁止末业,土地就得不到开垦;不兑现赏罚,人民就缺乏督促。土地不开垦,人民缺乏督促,那么对外就不足以抗击敌人,对内就不足以固守疆土。因此,空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虚名,而无千辆兵车的实力,却还想使君主的权威不被削弱,这是不可能的。

  【原文】地辟而国贫者,舟舆饰、台榭广也;赏罚信而兵弱者,轻用众、使民劳也。舟车饰,台榭广,则赋敛厚矣;轻用众、使民劳,则民力竭矣。赋敛厚,则下怨上矣;民力竭,则令不行矣。下怨上,令不行,而求敌之勿谋己,不可得也。

  【白话】土地开垦了,可国家依然贫穷,那是因为君主装饰的舟车太过奢华,修建的楼台太过多广。赏罚兑现了,可兵力依然薄弱,那是因为君主轻率就兴师动众,使人民过于劳累。舟车奢华,楼台多广,则赋税必定繁重。轻率兴师,使民过劳,则民力必定枯竭。赋税过重,则下层怨恨上层;民力枯竭,则政令无法推行。下层怨恨上层,政令无法推行,却还指望敌人不要来侵犯自己,这是不可能的。

  【原文】欲为天下者,必重用其国;欲为其国者,必重用其民;欲为其民者,必重尽其民力。无以畜之,则往而不可止也;无以牧之,则处而不可使也。远人至而不去,则有以畜之也;民众而可一,则有以牧之也。

  【白话】想要治理好天下,必须懂得慎重运用国力。想要治理好国家,必须懂得慎重对待人民;想要治理好人民,必须懂得慎重使用民力,不要使之耗尽。君主无法养活人民,则人民就会外逃,无法阻止。君主无法治理人民,则人民即便留下也不会为你所用。远方的百姓来后就不再离开,那是因为这里可以养活他们。民众虽多却能万众一心,那是因为得到了有效的治理。

  【原文】见其可也,喜之有征;见其不可也,恶之有刑。赏罚信于其所见,虽其所不见,其敢为之乎?见其可也,喜之无征;见其不可也,恶之无刑。赏罚不信于其所见,而求其所不见之为之化,不可得也。

  【白话】见到有人做好事,要用实际的奖赏来表达喜悦。见到有人做坏事,要用实际的处罚来表达厌恶。凡君主所见到的都能兑现赏罚,那么他所见不到的,别人还敢胆大妄为吗?如果见到有人做好事,只表示喜悦而无实际奖赏。见到有人做坏事,只表示厌恶而没有实际处罚。那么,既然君主所见到的都不能兑现赏罚,却还要指望君主所见不到的还能受其教化,这是不可能的。

  【原文】厚爱利足以亲之,明智礼足以教之。上身服以先之,审度量以闲之,乡置师以说道之。然后申之以宪令,劝之以庆赏,振之以刑罚。故百姓皆说为善,则暴乱之行无由至矣。

  【白话】君主广施恩惠,就可以亲近人民,明辨是非礼仪,就可以教化人民。君主以身作则进行表率,明确制度进行规范,设置乡师进行引导,然后再用法令加以约束,用奖赏加以鼓励,用刑罚加以威慑,这样,百姓就都乐于行善,暴乱的行为也就不会发生了。

  【原文】地之生财有时,民之用力有倦,而人君之欲无穷。以有时与有倦,养无穷之君,而度量不生于其间,则上下相疾也。是以臣有杀其君,子有杀其父者矣。故取于民有度,用之有止,国虽小必安;取于民无度,用之不止,国虽大必危。

  【白话】土地生长财物,需要受时令的限制;人民耗费劳力,也会有疲倦的时候,可君主的欲望却是没有止境的。以受限制的土地和会疲倦的劳力来奉养君主无穷的欲望,这中间若没有合理的限度,那么上层和下层之间就必定会互相怨恨。因此,之所以会有臣子杀君主,儿子杀父亲,就是由此来的。因此,君主对人民的索取要有限度,使用民力时要有止境,那么国家虽小也必会安宁。如果君主对人民的索取没有限度,使用民力时没有止境,则国家虽大,也必定会危亡。

  【原文】地之不辟者,非吾地也;民之不牧者,非吾民也。凡牧民者,以其所积者食之,不可不审也。其积多者其食多,其积寡者其食寡,无积者不食。或有积而不食者,则民离上;有积多而食寡者,则民不力;有积寡而食多者,则民多诈;有无积而徒食者,则民偷幸。故离上、不力、多诈、偷幸,举事不成,应敌不用。故曰:察能授官,班禄赐予,使民之机也。

  【白话】有土地而不开垦,那就等于不是自己的土地;有人民而不治理,那就等于不是自己的人民。凡是治理人民,需要根据劳绩大小来给予俸禄,对此不可不慎重对待。劳绩大的,俸禄就多;劳绩小的,俸禄就少;没有劳绩的,就不给予俸禄。如果有劳绩而得不到俸禄,那么人民就会离心离德;如果劳绩大而俸禄少,那么人民就会不愿出力;如果劳绩小而俸禄多,那么人民就会弄虚作假;如果没有劳绩也能获得俸禄,那么人民就会贪图侥幸。因此,如果人民离心离德、不愿出力、弄虚作假、贪图侥幸,那么办事就不会成功,抗敌就不会胜利。所以说,考察能力而后授予官职,按照劳绩差别赐予俸禄,这就是用人的关键。

  【原文】野与市争民,家与府争货,金与粟争贵,乡与朝争治。故野不积草,农事先也;府不积货,藏于民也;市不成肆,家用足也;朝不合众,乡分治也。故野不积草,府不积货,市不成肆,朝不合众,治之至也。

  【白话】田野与集市争夺劳力,民家与官府争夺财货,金钱与粮食争夺贵贱,地方与朝廷争夺治权。所以,田野不堆积杂草,那是因为将农业置于首位;官府不聚敛财货,那是因为将财富藏于民间;集市不过于兴旺,那是因为让百姓家用自足;朝廷不聚众议事,那是因为将治权下放到地方。田野不堆积杂草,官府不聚敛财货,集市不过于兴旺,朝廷不聚众议事,这就是治国的最高境界。

  【原文】人情不二,故民情可得而御也。审其所好恶,则其长短可知也;观其交游,则其贤不肖可察也。二者不失,则民能可得而官也。

  【白话】人的本性并无两样,因此,人民的性情是可以掌握并进而驾御的。审视他的喜好和憎恶,就能够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;观察他与什么样的人交往,就能够知道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。把握住以上两点,就可以掌握民情,并实行有效管理了。

  【原文】地之守在城,城之守在兵,兵之守在人,人之守在粟,故地不辟则城不固。有身不治,奚待于人?有人不治,奚待于家?有家不治,奚待于乡?有乡不治,奚待于国?有国不治,奚待于天下?天下者,国之本也;国者,乡之本也;乡者,家之本也;家者,人之本也;人者,身之本也;身者,治之本也。故上不好本事,则末产不禁;末产不禁,则民缓于时事而轻地利;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、仓廪之实,不可得也。

  【白话】国土的保障在于城池,城池的保障在于军队,军队的保障在于人民,而人民的保障在于粮食。因此,土地不开垦,城池就会不坚固。君主若不能治理自身,又怎么能治理别人?不能治人,又怎能治家?不能治家,又怎能治乡?不能治乡,又怎能治国?不能治国,又怎能治理天下?天下,以国为根本,国以乡为根本,乡以家为根本,家以人为根本,人以自身为根本,自身以治理为根本。因此,君主如果不重视本业,就不会禁止末业。不禁止末业,那么人民就会耽误农时而轻忽地利。一旦轻忽地利,却还指望田野开垦、仓廪充实,这是不可能的。

  【原文】商贾在朝,则货财上流;妇言人事,则赏罚不信;男女无别,则民无廉耻。货财上流,赏罚不信,民无廉耻,而求百姓之安难,兵士之死节,不可得也。朝廷不肃,贵贱不明,长幼不分,度量不审,衣服无等,上下凌节,而求百姓之尊主政令,不可得也。

  【白话】商人在朝掌权,就会使贿赂流入上层;妇女议论政事,就会使赏罚失去信用;男女没有分别,就会使人民不知廉耻。贿赂流入上层,赏罚失去信用,人民不知廉耻,却还指望百姓安于危难,兵士为国捐躯,这是不可能的。朝廷不整肃,贵贱不分明,长幼不区别,制度不明确,服饰没有等级,上下逾越规范,却还想让百姓尊重君主的政令,这是不可能的。

  【原文】上好诈谋间欺,臣下赋敛竞得,使民偷一,则百姓疾怨,而求下之亲上,不可得也。有地不务本事,君国不能一民,而求宗庙社稷之无危,不可得也。上恃龟筮,好用巫医,则鬼神骤祟。故功之不立,名之不章,为之患者三:有独王者、有贫贱者、有日不足者。

  【白话】君主喜欢阴谋欺诈,官吏争相苛税聚敛,逞一时之快而使役人民,则必定会招致百姓的怨恨,这样却还指望下层与上层亲近,这是不可能的。拥有土地却不能注重农业,统治国家却不能统一民众,这样却还指望宗庙社稷不出现危险,这是不可能的。君主依靠占卜,喜欢巫医,就会招致鬼神频繁作怪。于是,功业不能成就,名声不能彰显,并导致三种祸患:一是成为独断专行的君主;二是成为贫穷卑贱的君主;三是成为每况愈下的君主。

  【原文】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。一树一获者,谷也;一树十获者,木也;一树百获者,人也。我茍种之,如神用之,举事如神,唯王之门。

  【白话】作一年的打算,最好是种植谷物;作十年的打算,最好是种植树木;作终身的打算,最好是培育人材。种植谷物,是一种一收;种植树木,是一种十收;培育人材,则是一种百收。如果我们精心培育人才,巧妙如神地使用人才,那么在成就大事时就将有如神助,这是推行王道的必经法门。

  【原文】凡牧民者,使士无邪行,女无淫事。士无邪行,教也;女无淫事,训也;教训成俗而刑罚省,数也。凡牧民者,欲民之正也,欲民之正,则微邪不可不禁也。微邪者,大邪之所生也,微邪不禁,而求大邪之无伤国,不可得也。凡牧民者,欲民之有礼也,欲民之有礼,则小礼不可不谨也。小礼不谨于国,而求百姓之行大礼,不可得也。凡牧民者,欲民之有义也,欲民之有义,则小义不可不行。小义不行于国,而求百姓之行大义,不可得也。凡牧民者,欲民之有廉也,欲民之有廉,则小廉不可不修也。小廉不修于国,而求百姓之行大廉,不可得也。凡牧民者,欲民之有耻也,欲民之有耻,则小耻不可不饰也。小耻不饰于国,而求百姓之行大耻,不可得也。凡牧民者,欲民之修小礼、行小义、饰小廉、谨小耻、禁微邪,此厉民之道也。民之修小礼、行小义、饰小廉、谨小耻、禁微邪,治之本也。

  【白话】凡是治理人民的,就要使男子没有邪僻的行为,使女子没有淫乱的事情。使男子不邪僻,需要靠教育;使女子不淫乱,需要靠训诫;教训形成风俗,就能少用刑罚,这是自然规律。凡是治理人民的,都要使人民走正道,要让人民走正道,就不能不禁止小的邪恶。小的邪恶,是大的邪恶产生的根源,不禁止小的邪恶,却还指望大的邪恶不危害国家,这是不可能的。凡是治理人民的,都要让人民守礼节,要让人民守礼节,就不能不遵守小的礼节。国家不重视小的礼节,却还指望人民遵守大的礼节,这是不可能的。凡是治理人民的,都要让人民行仁义,要让人民行仁义,就不能不推行小的仁义。国家不推行小的仁义,却还指望人民实行大的仁义,这是不可能的。凡是治理人民的,都要让人民修清廉,要让人民修清廉,就不能不修治小的清廉。国家不修治小的清廉,却还指望人民修治大的清廉,这是不可能的。凡是治理人民的,都要让人民懂羞耻,要让人民懂羞耻,就不能不整顿小的羞耻。国家不整顿小的羞耻,却还指望人民懂得大的羞耻,这是不可能的。凡是治理人民的,要让人民遵守小的礼节,推行小的仁义,修治小的清廉,整顿小的羞耻,禁止小的坏事,这就是教育人民的方法。人民遵守小的礼节,推行小的仁义,修治小的清廉,整顿小的羞耻,禁止小的坏事,这就是治国的根本。

  【原文】凡牧民者,欲民之可御也,欲民之可御,则法不可不审。法者,将立朝廷者也,将立朝廷者,则爵服不可不贵也。爵服加于不义,则民贱其爵服;民贱其爵服,则人主不尊;人主不尊,则令不行矣。法者,将用民力者也,将用民力者,则禄赏不可不重也。禄赏加于无功,则民轻其禄赏;民轻其禄赏,则上无以劝民;上无以劝民,则令不行矣。法者,将用民能者也,将用民能者,则授官不可不审也。授官不审,则民间其治;民间其治,则理不上通;理不上通,则下怨其上;下怨其上,则令不行矣。法者,将用民之死命者也,用民之死命者,则刑罚不可不审。刑罚不审,则有辟就;有辟就,则杀不辜而赦有罪;杀不辜而赦有罪,则国不免于贼臣矣。故夫爵服贱、禄赏轻、民间其治、贼臣首难,此谓败国之教也。

  【白话】凡是治理人民的,都要让人民服从统御,要人民服从统御,就不可不重视法律的作用。法律,是用来树立朝廷权威的,要树立朝廷的权威,就不可不重视爵位服饰。如果将爵位服饰授予不义之人,则人民就会鄙视爵位服饰;人民鄙视爵位服饰,君主就不会得到尊重;君主得不到尊重,政令就不能推行。法律,是用来使人民出力的,要使人民出力,就不可不重视俸禄赏赐。如果把俸禄赏赐授予无功之人,则人民就会轻忽俸禄赏赐;人民轻忽俸禄赏赐,则君主就无法劝勉人民;君主无法劝勉人民,政令就不能推行。法律,是用来发挥人民才能的,要使人民发挥才能,就不可不慎重地委任官职。如果委任官职不慎重,人民就会与官府心存隔阂;人民心存隔阂,则下情就不能上达;下情不能上达,人民就会怨恨君主;人民怨恨君主,政令就不能推行。法律,是用来决定人民生死的,要决定人民的生死,就不可不审慎地动用刑罚。如果动用刑罚不审慎,就会包庇坏人、冤枉好人;包庇坏人、冤枉好人,就会导致错杀无辜而赦免有罪;错杀无辜而赦免有罪,国家就很难避免被贼臣篡位。因此,爵位服饰被鄙视,俸禄赏赐被轻忽,人民心存隔阂,贼臣带头作乱,这些都是国家败亡的政教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ahome_bigavatar:guest
ahome_bigavatar:welcomelogin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我们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评论网 ( 浙ICP备2014019847号 )

GMT+8, 2024-4-28 05:02 , Processed in 0.433829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法律声明:本站所有新闻评论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或镜像,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 X3.4 & 评论网

© 2006-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