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换到宽版
快捷导航
加入我们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评论网

查看: 1082|回复: 0

姬鹏 : “走失姐弟”淡定报警:儿童自救为何会赢得满堂彩?

[复制链接]

2463

主题

2549

帖子

1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12851
发表于 2018-5-22 14:38:00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社交媒体上,关于“走失姐弟”淡定报警的话题被热议。事情发生在南京火车站,一名7岁大的小女孩拉着弟弟“报警”,并告诉民警自己和妈妈走散。两个孩子全程没有紧张没有哭闹,陈述清晰,可以算得上是"教科书"级别的“求救操作”。最终,民警按照孩子提供的信息,很快联系上孩子的妈妈。

对于这样一件事情,人们关注的并非是“皆大欢喜”的结局,而是更倾注于“儿童自救”的过程。坦白讲,多年来“走失的儿童”时有发生,有主动走丢的,也有被人贩子拐走的,但大多数时候,很难寻得。这也导致,比起让孩子学习“书本知识”,家长们更关心孩子走丢后,他(她)们如何自救的问题?

而作为“走失姐弟”淡定报警的范式,可以算得上一味猛药,让更多家长有信心去指导孩子自救的基本常识。这一点上,从人们对这位“粗心”母亲的评价上也能窥探出几分端倪。虽然,她把自己的孩子弄丢,但她的孩子们,因为在她的教导下,有自救的意识,人们反而觉得这是一位“很优秀的母亲”。甚至,有人戏谑是“母亲走丢”,而非“孩子走丢”。

说到底,不管是孩子的淡定报警,还是家长的教导有方,最终都将归结为“家庭教育”。虽然,人们经常会强调“家庭教育”的重要性,但基本上都是“马后炮”,出事儿后的一种补刀行为。很少有家长能在事先作出判断,未雨绸缪的将“家庭教育”这件事情去深耕细作。

而绝大多数家长,都将“教育”定性为“知识教育”,只要孩子学习好,成绩棒,好像就一切都好。“补习班”只增不减,只要孩子不抵触,什么样的才能,都想让孩子去探索和学习。但他(她)们却没有意识到,孩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,却执念于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陪孩子一条道走到黑。

不过,回归到人本身,比起学习知识,可能学习怎样生活更为必要。过去一些年里,经常听到一些“高考状元”不能生活自理,还需家长陪读的事情。貌似,对于这些不能自理的“高考状元”而言,人生来就是一个“学习机器”,除却学习别的都不需要。

只是,作为人而言,不管是学习“生活常识”,还是学习“知识技能”,最终的目的是为生活本身服务,而非“为学而学”。一个人没念过书(这里指受学校教育的程度),也可以“成大器,办大事”。这不是说“书本知识”本身不重要,而是说什么样的知识更必要。

作为一个“高考状元”,书本知识固然学的很好,但作为一个人,即将步入大学,还不能自理生活,这着实让人感到尴尬。这也再次实证,人们所讲的的“重视教育”,也只是重视“学校的教育”,而对于“家庭教育”这块熟悉的陌生区域,似乎依旧是绝大多数家长的盲区。

我一直觉得,绝大多数中国的家长,都是充满苦情意识的。只要孩子要求的,能让孩子舒服的,好像就得不停的给,不停的满足。要不然就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孩子。可实际上,这种的不停的给,不停的满足才是“对不起孩子”。古人讲“授之以渔”,实际上就是强调一种方式方法的给予,而非赤裸裸的“物质满足”。

只可惜,绝大多数家长往往只会“给鱼”,而非“给渔”。这也导致,孩子成年后,即便“书本知识”学的再好,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。小到如“儿童自救”,大到如“生活自救”,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,实际上都是“家庭教育”的结果。

而“家庭教育”,也绝非只是“儿童期”的教育,它实际上应该伴随一个人的“前半身”,也就是“结婚前”都应该有良好的“家庭教育”。要不然,再生家庭中就容易出现很多问题。这有时候和学历水平真的没多大关系,重点是“原生家庭”没有教育好。

作为小孩自救这种常识教育确实应该被重视,但作为正常人的成长,很多人伦常识,为人处世,独立生活能力的养成,更应该被重视起来。依照传统的世俗观念“养儿防老”,实际上传递的是“往下靠”,但从现实的生活中来看,“往上靠”的氛围却越来越重。而这种氛围,总给人一种感觉“上一代欠这一代的债”。

可实际上,这种“欠债逻辑”根本不应该存在。而导致“欠债逻辑”的产生,往往缘于家长们不重视“家庭教育”,只是一味的宠爱溺爱,或者以“书本教育”为主导而造成的消极循环。从某种意义上,“儿童自救”之所以会赢得满堂彩,一方面缘于“皆大欢喜”,与此同时,也反映出人们对于“子女自救”的迫切需求。

毕竟,作为绝大多数的中国父母,一直都好像是子女的“终身保姆”。甚至,随着生活成本的加重,很多父母为减轻子女的负担,又充当起养育孙子孙女的角色。而这种消极的循环越来越加重,不得不让人们感到忧虑。

所以,对于“走失姐弟”淡定报警的事件而言,如若往深追究,这或许对于中国子女在“生活自救”层面上,也算是一味良药。它起码告诉一些家长,不管是“小时候的自救”,还是“成年后的自救”,都离不开曾经的“家庭教育”。

一言以蔽之,是该将对“学校教育”的重视度,或多或少往“家庭教育”上转移一下了,因为只有让孩子“学会自救”,才能“小时保命”和“长大过好”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ahome_bigavatar:guest
ahome_bigavatar:welcomelogin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我们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评论网 ( 浙ICP备2014019847号 )

GMT+8, 2024-5-14 03:21 , Processed in 0.392015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法律声明:本站所有新闻评论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或镜像,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 X3.4 & 评论网

© 2006-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