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换到宽版
快捷导航
加入我们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评论网

查看: 1416|回复: 0

姬鹏:大学生索要抚养费被驳回:为何人们会站队“虚伪立场”?

[复制链接]

2463

主题

2549

帖子

1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12851
发表于 2018-12-17 07:38:02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有媒体报道,某高校在读学生因与父母发生抚养纠纷走进法院,最终,“二审改判”驳回子女要求支付抚养费的诉讼请求(因其已有独立生活的能力)。依照法官的提醒,虽大多数父母基于情感,仍为读大学的子女提供生活费,但此为父母的道德选择,而非法定义务。

对于这样的事件,社交媒体上的围观言论,很快形成规模,并且看起来“三观很正”。因为,从多数围观者的表达来看,都极力的认同“二审改判”的结果,也就是父母不应该支付在读子女的抚养费。但是,从现实的情况出发,能一边打工一边念书的学生,事实上是比较少的。

很多人也许会强调,西方不少国家的年轻人,成年后基本上是“独立自主”的,也就是可以自己搞定自己的生活费用。但是,这里也要搞清楚一个事实,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,与教育本身的模式,以及家庭的组织模式都有既定的关系。虽然,从个体角度出发,“独立”肯定是好事儿。但是,就国内的普遍情况而言,短期内让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“经济独立”,确实不太可能。

所以,即便很多人在“大学生索要抚养费被驳回事件”中,认为审判结果处理的好。但却显得较为“底虚”。这种“底虚”不是从“法理和情理”层面而言的,而是基于“现实情况”和“理想情况”之间的反差来讲的。毕竟,无论是城市学生,还是农村学生,只要上大学,大多数人都还是不能完全独立自主的。

这其中,并非因学生们没时间打工,而是从普遍的社会观念中,就没有形成学生打工的主流观念。当然,也有个别“勤工俭学”的学生,可也是被动的独立。只是,比起依靠父母供养上学的学生来讲,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因此,当复盘的事实面对舆论的情绪时,不免有种极大的反差。

人们认为,大学生既然已经成年,独立自主天经地义。可与此同时,现实的冰块却坚不可摧,无论是基本的学费,还是日常的生活费,国内的学生们还是需要父母支持,直到毕业后找到工作。甚至,有不少“妈宝”,毕业后也依旧“不断奶”。当然,这种模式,也属于典型的“乡土模式”,就是“亲缘关系间”永远没有明确的界限。

在很多家庭中,一个人要想完全摆脱亲缘的束缚,只有父母去世后才能称得上“独立自主”(经济的,精神的)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主动独立的子女,实际上是比较少的。就现在来看,很多子女就算“结婚生子”,不少父母还是需要继续“供养”,当然这属于道德层面的问题,但却是较为普遍的情况。

一般来讲,大多数家庭中,是很少发生亲缘关系之间的法律纠纷的。因为,在大传统中,家务事就算再怎么尖锐,也是不会拿到台面上论是非的。甚至,绝大多数时候,在“家丑不外扬”的圭臬中,类似的问题几乎很难成为一个公众议题。

因此,对于“大学生索要抚养费被驳回事件”,人们之所以力挺当事父母,也跟伦理道德有很大关系。因此,就不自觉的被裹挟进“虚伪立场”,就是为表达正面的观点,硬挺立场的一种方式。分明大多数人,都是依靠父母的供养在上大学,却站在反面进行立场的“硬挺”,着实是一种尴尬的局面。

当然,我们不是否定“经济独立”有问题,而是就目前的状况而言,一刀切的看待“经济独立”的问题,有些过于极端。即便法律上界限分明,但是道义上也不能立马扭转。最可怕的是,很多人为表达所谓的“三观正”,进行虚伪的站队。

很多时候,看起来正确的判断,不一定就是正确的。因为,真正的评判,一定是要以事实为依据的。大学生以法律手段向父母索要供养费,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“道德问题”,而非“法律问题”。但是,当事者硬把事情搞成法律问题,那么自然结果就会显得很难堪。

但是,这种难堪之下,人们非但没有从事实出发进行评价,而是基于法律的判决结果,进行“虚伪立场”的消费。坦白讲,无论是法律的判决,还是人们的期许,都属于“很正确的结果”。只是,当“正确的结果”和“实际情况”并不相符的时候,事情就会不自觉的表露出尴尬之状。

从根本上讲,人到十八岁时,是该经济独立。但是,在国内走知识改变命运之路的孩子,十八岁能独立的着实不多。所以,那些在社交媒体上,声嘶力竭支持大学生要“经济独立”的人们,只能说是为站队而站队,而非是基于现实在发声。

当然,从长远来看,随着教育模式的优化,人是应该在十八岁时就有足够的生存能力。但是,这种相对理想的状态,短期内应该难以实现。一方面,教育模式没有提供足够的空间,一方面,家庭模式一直处于界限模糊的状态。因此,很难让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孩子,就可以独当一面,自力更生。

所以,对于“大学生索要抚养费被驳回事件”,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。而非陷入极端的认知模式,进行“一刀切”的批评。当然,对于当事家庭来讲,可能还有别的“隐情”。不过,那些都不重要,作为成长条件越来越好的年轻人,最重要的一点是,如何能在十八岁时完全独立,这或许才是人们应该思考的“当务之急”,而非是“虚伪站队”,“硬挺立场”的方式无端消费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ahome_bigavatar:guest
ahome_bigavatar:welcomelogin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我们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评论网 ( 浙ICP备2014019847号 )

GMT+8, 2024-5-1 02:15 , Processed in 0.350735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法律声明:本站所有新闻评论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或镜像,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 X3.4 & 评论网

© 2006-2013 评论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